2023 / 6 / 26

問:校長提到,學員中有國際經驗,或即將有國際經驗的人變多,請問他們是怎樣的生涯狀態?有什麼值得我們參考的嗎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是的,最近一年,上課的同學中,有國際經驗的同學,稍微比較多。包括以下幾種:

 

 

打算到美國當醫師的醫學生

 

在臺灣的醫學生,希望畢業之後能到美國行醫,於是打算自己先累積一些論文。這個想法是對的,新思惟之友中,幾位到美國發展的校友都提到,國際醫學生在美國,並不容易得到很好的機會,因為人家不知道你是什麼國家、受過什麼訓練、未來有怎樣的潛力,但如果你在自己想去的科有發表,不管是個案報告、統合分析、致編者信或原創論文都可以,這就是一個很強的訊號,你對這個科很有興趣,而且願意為這門科學做出自己的貢獻。

 

 

先工作存錢 再到美國發展的醫師

 

在臺灣的 PGY 或住院醫師,希望存一點錢並且累積一些發表後,到美國當醫師。這些同學因為各種原因,畢業後可動支現金較少,所以選擇先工作幾年。但他們很積極付出自己的體力與時間,讓自己擁有工作經驗、學術發表,性格上也更成熟,以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。

 

 

國外學者也來上新思惟研究課程

 

在國外擔任學者,回國進修。即使國外的研究資源比臺灣豐富,但有系統的「以發表為導向」的教學對他們依然珍貴,做實證的回來學臨床研究統計,做臨床研究的回來學統合分析,這些校友們對於臺灣有像我們這樣的開課模式可以選擇,都覺得很珍惜,因為在美國,各種訓練課程的價格,都比臺灣貴上許多。

 

 

在國外接受醫學教育者

 

在菲律賓、波蘭、捷克或西班牙接受相關醫學訓練,回到臺灣開始找工作的同學,通常生活中會選擇較為低調,他們也很清楚知道,自己必須更努力拿出成績被認可,有不少同學連續上了蠻多課程,也持續使用 Office Hour 讓自己開始起步發表。

 

 

預計到國外讀研究所

 

打算到國外讀碩博士的同學,為了珍惜自己出國的時間、機會與金錢,他們希望自己一開始上課就能把握機會跟老師發表,也知道自己必須有些基本能力,人家才更會給主題給指導。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,之前這麼做的校友,一開學後,老師可能本來只是意思一下給個方向,每兩個月看一下進度。不過看到同學做出來的成績,主動要求改為兩周 meeting 一次,因為他看到自己的指導會被做出成績,給同學方向就會變成論文的可能。同學也很快的成為研究室的重點核心人物之一。

 

 

新思惟課程給國外學者的幫助

 

這禮拜也有一位同學跟我討論到,她在國外學界跟在臺灣經驗的不同。我客氣地說,對於深刻作學問的學者,可能會覺得我們以發表為導向的這些教學「太粗暴太直接」了。但同學馬上接著說:「我覺得這樣才好。沒有發表,要升等的時候也是沒用。講了半天理論,聽起來都很像在找理由。就是要發表啊!」

 

我們的課程就是專注在「協助各位能夠發表」,包括 Office Hour 的開設也是希望達到這個目的,讓有心想要起步的人多一個機會,多一個實現自己人生的可能性。

 

 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