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疾病診斷

2022 / 3 / 9

2022 / 3 / 5(六)課程照片記錄

 

 

 

 

身為醫學職人,反覆審視臨床遇到的病例,檢視對疾病診斷的正確性,已經是我們的日常。在這過程中,或許會碰到少見或特殊的案例;或許自己精進了醫療技術、調整了醫療處置,改善了病人預後;又或許在鑽研專業領域時,著手大量回顧過往文獻,可以記錄下來,為自己這段時間的付出做個總結。

 

既然在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的受限下,無法快速把所有想法都寫成 original article,那麼想快速提升自己的論文產量,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,就能迅速補足這個缺口。

 

梁醫師分享在下鄉時收集到的案例,以及蔡校長分享從 letter to editor 開始論文生涯,都很觸動到在地區醫院擔任新手主治醫師的我。

 

對於忙碌的專業人士來說,時間,一向是最貴的成本。兩位講師用一天的時間,以實際發表與審稿的經驗,從臨床醫師角度,讓你透過系統化的學習,把寫作、製圖、投稿的技術帶回家,讓自己無痛走出舒適圈,滿懷信心邁向學術殿堂。

 

感謝新思惟團隊又一堂高水準的課程,揭開了 case report、technical note、review article 的許多眉角。

 

在國際學術界對於影像的處理規範,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調整,把界線說清楚,避免不小心踩線。我們以主力 reviewer 的實際經驗,呈現並歸納給你看,被接受的論文、圖片,憑什麼被接受。甚至最受歡迎的圖說的寫法、排版,都直接給你範例參考,不管在外觀、內容、意義、技術條件上,全部都高標通過。

 

影像處理對我受益良多,之前自己文章的圖片還有很多可以改進,之後的水準又會上升了。

 

課程內容除了指出方向,還點出了初學者容易忽略的細節。講師反覆強調的核心,就是體貼 reviewer。讓 reviewer 看到一目了然的圖與圖說,是投稿者應該做到的基本功。圖片與圖說不是論文的配角,一張好圖勝過千言萬語,決定你的論文去留。

 

對投稿流程及需要注意事項講解詳細,非常超值。

 

以下,一起來回顧當天學習的過程吧!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