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/ 11 / 13

2025 / 11 / 8(六)課程照片記錄

 

 

 

 

原本今天是腦袋空空的來,想著能學多少算多少,整天下來的收穫超乎想像!講師表達都很清楚,可以很白話,又發人深省。互動實作的步驟解析清楚好懂,讓所有過去卡住的或根本沒想過的問題,突然都茅塞頓開!

 

臨床第一線每天都有值得被記錄的好故事,但因為忙碌、缺乏經驗或不知如何開始,這些好案例往往悄悄流失。

 

臨床個案的整理技巧,讓我獲益良多!實際走過一遍 IRB 後,會發現個案的資料庫,如何在平日的臨床工作就把必要的資料拿到手,更是重要。

 

在實際臨床現場都知道,original article 受限於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,我們不可能將所有臨床智慧都「快速」寫成完整研究。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,將遇到的稀有病人、特殊表現、技術調整後的預後改善,轉化為論文,寫成 case report、technical note,甚至發展為 review article,就是臨床醫師自我累積的重要能力。

 

其實很多人手上,並不是沒有案例,但不知道「現在」就要開始收集,該從什麼「角度」去收集。講師們用多年實作與審稿經驗,帶著學員一步步檢視案例可寫性、如何在日常臨床中自然累積資料、哪些資訊有缺,就無法變成「賣點」去投稿。

 

即使已經寫過一些 papers,來上課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,包含圖片如何處理,case report 的重點為何,對未來寫作有很大的幫助!

 

一天的課程中,從如何挑選案例、如何寫出 reviewer 一看就懂的標題與架構,到圖片製作、圖說撰寫、投稿策略、退稿後的轉投流程,全部都有明確的步驟與範例。

 

學員實際帶著臨床影像到現場,講師也會在你的電腦上,示範如何在短時間內,將其變成符合國際期刊標準的高品質圖片,清楚理解哪些影像調整是合理的、哪些步驟是進入紅線區,完全碰不得!

 

課程也帶大家辨識掠奪性期刊、分析期刊屬性、示範如何避免投稿踩雷。對初學者來說,這些都是自己摸索,可能要花上好幾年,甚至繳了不少「退稿學費」才會明白的事。

 

除了課堂中完善的攻略,課後更提供了諮詢管道,透過蔡校長每週一次的線上 Office Hour,協助同學披荊斬棘,成功走完發表之路!

 

對於內科系研究、外科系研究、統合分析或網絡統合分析等文體,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,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。主題不同,內容一樣豐富優質,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。

 

 

覺得新思惟課程,都特別好吸收,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?關於簡報設計,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。

 

 

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,研究也發展不錯,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?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,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,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!

 

 

以下,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。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