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我在一家地區醫院工作,因為不是醫學中心,又有固定合作的後送機制,所以重大疾病和急重症,幾乎都會送往更遠的醫學中心去治療,很多有點特別的疾病,最後開刀的紀錄或者重要的檢查結果,都不在我們醫院。這樣我要怎麼找到主題來寫論文?
答:(蔡依橙)
同學這個問題,其實我很常被問到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在醫學中心工作,而醫學中心在民眾心目中也有分等級,真正什麼疑難雜症都會留下來的,只有少數幾家。
這問題我分成兩個部分回答,就是你自己想寫的是「臨床論文」還是「統合分析」?
問:我在一家地區醫院工作,因為不是醫學中心,又有固定合作的後送機制,所以重大疾病和急重症,幾乎都會送往更遠的醫學中心去治療,很多有點特別的疾病,最後開刀的紀錄或者重要的檢查結果,都不在我們醫院。這樣我要怎麼找到主題來寫論文?
答:(蔡依橙)
同學這個問題,其實我很常被問到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在醫學中心工作,而醫學中心在民眾心目中也有分等級,真正什麼疑難雜症都會留下來的,只有少數幾家。
這問題我分成兩個部分回答,就是你自己想寫的是「臨床論文」還是「統合分析」?
兒童玩耍時,手肘附近骨折是常見的意外,醫生通常會使用「交叉固定」的治療方式,讓骨頭更穩固地癒合,然而,這類手術有時候會傷到尺神經,可能會導致手部無力、感覺異常,嚴重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。
根據統計,這類手術有 4% 機率造成尺神經損傷。楊鎮源醫師團隊為了改善手術後兒童尺神經損傷無法恢復的問題,深入研究「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」的新技術,希望能加速神經的恢復。
這次研究對象是一名 13 歲男孩,因骨折接受手術後,出現了明顯的尺神經損傷問題。男孩經歷傳統的保守治療,像是服用維他命 B 和復健訓練,但症狀仍然沒有顯著改善。因此,楊鎮源醫師團隊決定使用這項新技術,嘗試解決孩童手部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。
研究結果顯示,這名 13 歲男孩接受新技術治療後,手部功能和力量有明顯改善:術後六個月,原本變形的手指恢復正常,手指與拇指的抓握力從原本的 7 公斤增至 22 公斤,並且手指的夾持力也有顯著提升,且術後沒有發生任何急性或慢性併發症。
這項新技術為那些歷經傳統保守療法卻無效的兒童患者,提供另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,協助患者早日恢復手部功能。
恭喜楊醫師!
不想錯過臨床上任何一個有發表機會的個案嗎?這支影片分享梁醫師的獨特經驗,教你如何把握住這每一次發表的機會,並運用創新的方法解決臨床難題!
問:我在看參考文獻的時候,發現有些參考資料裡面,竟然引用已經被撤稿的論文(retracted paper)。有篇研究,甚至還引用了兩篇。已經被撤稿的論文,真的可以引用嗎?
答:(蔡依橙)
結論是,我個人不會去引用已經 retracted 的論文。
只有一種狀況例外:我今天做的研究就是跟撤稿有關。
例如,我去分析撤稿作者的國家分布,或者是分析撤稿時出版社所給的原因。在這種狀況下,因為我要分析的就是撤稿這件事,所以引用這些被撤稿的論文,當然是 OK 的。
又例如,我今天在 introduction 或 discussion,想討論撤稿文獻是否跟其他文章有結果上的不同,這種也可以。
答:(蔡依橙)
上禮拜的 Office hour,有位 PGY 同學來詢問關於投稿的期刊選擇。從問答之間,我發現他的指導老師可能比較忙,沒時間跟他介紹目前的期刊世界狀況,所得到的訊息不完整。所以,趁這機會作個架構介紹。
首先是,都好不容易寫了整篇英文論文了,不管是臨床研究或者是統合分析,我會建議至少是以 PubMed 能找到的期刊為基礎。然後能有 impact factor(IF)最好。
在 PubMed 找得到的期刊,而且同學常遇到的,大概會分四大類。
答:(蔡依橙)
首先要請同學先做點功課,了解這本期刊的審閱期大概是多久?做法有二。
第一,是上他的網站,看是不是有公布最近的審閱速度資訊。
第二,是下載最近這一期的期刊中,所刊登的論文 PDF。在這些 PDF 裡面找找看,有沒有作者投稿時間跟被接受時間的資訊,如果有的話,也不要只用一篇就決定,最好能夠尋找三篇或五篇,然後平均一下。
之所以要整理這些資訊,是因為等一下要寫信的時候,你要有些客觀數據。
答:(蔡依橙)
我還蠻常被問到這個問題的。包括學校的專任老師、主治醫師、住院醫師、PGY、護理師、藥師、放射師、營養師,都曾經問過我一樣的問題。
因為我會在現場觀察同學的表情與神態,然後進一步的詢問背景跟想法,了解為什麼他會這麼問。我發現這問題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這麼像哲學問題。
當我詢問同學,為什麼會這麼想的時候,他們會說其實他們也知道應該要快點把論文生出來,才能夠畢業、才能夠升等、才能夠有比較好的履歷,但是他們提不起動機,沒辦法下定決心把寫論文這件事情放在優先順序的前面。
同時也覺得這似乎是他們人生中到目前為止,遇到比較困難的挑戰,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通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