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PGY

2025 / 1 / 7

【趨勢觀察】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次數增加?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(蔡依橙)

 

最近在新思惟的活動中,有兩個特別趨勢。

 

 

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變多

 

最近在我們的網頁中,關於 Office hour 進行方式的連結,被點擊最多。許多來上課的同學也提到,每個禮拜都有一個小時能夠問一些課程之後實際應用的問題,讓人感覺安心。

 

Office Hour 的進行方式,是在指定時間內,使用 Messenger 傳訊問答。這種「打字之後會收到回覆」的模式,對社恐者友善,除了回答精準之外,還能讓同學發現到一些自己沒注意到的事情。

 

 

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

 

最近的課程,有不少中壯年的同學來參與。他們並不一定有迫切的論文發表或升遷壓力,而是人生發展到一個程度,覺得應該要挑戰一些過去認為困難或者不擅長的事情。

 

有的人是在診所工作很多年,生活與收入都已經穩定,想要挑戰一下年輕時候很嚮往的論文發表,於是來報名統合分析課程,當作一項才藝來學習實踐。

 

也有人已經拿到碩博士,但總覺得所寫的是老師的題目,畢業後想維持發表產能,更想試試看自己是否能夠獨立找到題目,並完成全部的統計寫作。全部只用自己的力量,讓名字出現在 SCI 期刊上面,於是來學網絡統合分析

 

資深主治醫師,得知醫院有方便的 TriNetX 資料庫,操作介面方便,PGY 都在撈出資料回答臨床問題,於是想說快點來學統計方式與寫作架構(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/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),儘速讓自己具備指導能力。

 
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、不同的需求,只要同學想進步,我們有課程也有 Office hour,持續提供協助。

 

 

參加課程立即擁有 office hour 服務

 

 

2024 / 11 / 13

PGY 生涯關鍵:沒人說,你絕對不會知道的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最近陸續有些 PGY 同學跟我回報,順利申請到想去的科別了!

 

大家都知道,PGY 時期訓練忙碌,所以,如果能夠有刊登的話,只要有 impact factor,不管是 SCIE 或 ESCI,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。主考官們自己多少也寫過論文,很能理解,對於一個生涯剛起步的人來說,能完成並刊登一篇有分數的論文,代表的是你真心想要突破自己,也願意持續努力。聽到同學們的消息,很替大家高興。

 

要提醒一件小事情,就是應徵不同科別的時候,所提出的履歷論文還是要注意一下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4 / 9 / 25

問: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,哪來時間寫論文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問:要上班,也要學習臨床技能,怎麼可能有多出來的時間寫論文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,每次到了 PGY 應徵的季節,總會有部分同學有 SCI 發表,而另一些則沒有。

 

 

時間就這麼少,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都靠背景?

 

如果有論文的同學在網路上被討論,總有人認為,PGY 就是要好好學習各科的知識,如果去寫論文就是不務正業,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。(大谷批評者:指定打擊就好好打擊,去盜壘就是不務正業,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。還在想著要當投手,真是太糟了。)

 

許多 PGY 同輩也很好奇:「明明白天要上班、照顧病人、學習臨床知識,晚上如果又加班值班,時間根本不夠用。那些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靠背景?或者是別人幫他寫的?」

 

上班加上學習,剩餘的時間並不多。但其實這個問題並非 PGY 專有,即使到了主治醫師甚至科主任也都是一樣的,他們要上班,開不完的各種會議,加上自己的門診跟手術時間,更別說還有不少人有家庭跟小孩要顧。但是……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4 / 9 / 19

問:PGY 努力做研究,為何應徵時履歷上沒有論文成績?

 

 

 

 

 

問:PGY 決心要寫論文,也努力寫出來了,但應徵的時候,卻沒有成績可以列出來,可能是什麼原因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根據我 Office Hour 的經驗,這類遺憾可以歸納為「把寫完當成是終點,而不是刊出」。

 

我能理解,PGY 第一次寫完整篇全文,也準備好圖表,是很不容易,也有成就感的事。但這時候就放鬆的話,後面很容易出包。實際遇過的例子,歸納為下面幾種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4 / 4 / 25

主治醫師指導醫學生 / PGY 的三大建議原則

 

 

 
 

方向與可行性

 

要確定知道什麼是可行的,了解後續可能進度,口述告知該如何去做,由學生花時間去完成。如果指揮學生撞到死巷子,對彼此都是煎熬。

 

 

細節你要會,但不要幫他做。

 

你要會,是因為遇到困難細節時,才能畫龍點睛的幫忙一下。不要幫他做,是因為都做好了,花時間的是還是你,學生一樣沒學到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3 / 10 / 6

問:PGY 做研究須知的論文投稿那些事:花點小錢投 OA 但至少有分數的期刊,還是乾脆投非 SCI 的期刊?怎麼知道雜誌審稿的時間,讓投稿效率最佳化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次是一位 PGY 同學詢問了許多投稿細節問題,對於校友們應該蠻有幫助,資深校友們也能理解目前 PGY 的真實狀況與內心的各種考量,一併整理供各位參考。

 

 

問:老師您好,我是前年有參加您研究工作坊的醫學生,也很幸運在今年 PGY 時,成功投出屬於自己第一篇!參加課程真是正確的決定🙏 這次想在 Office hour 請問的問題比較多,請多包涵。明年十月 apply。

 

首先是,有一篇新文章寫完了,但我必須承認自己也知道這篇比較是臨床意義不那麼大的作品,有點是為了寫而寫,這種情況下如果投 2-3 分左右的傳統期刊屢屢碰壁(已經兩個失敗了),老師會建議花點小錢投 OA 但至少有分數的期刊,還是乾脆投非 SCI 的期刊?或是老師認為只要是完整的作品,至少都能投到有 SCI 的期刊,只是需要多點耐心呢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連續被兩本傳統期刊拒絕,並不一定要對自己的稿件失去信心,這主要的問題是,現在全世界的稿件持續增加,傳統期刊的刊登量會被紙本篇幅限制,如果他最近「已經接受但還沒有刊出」的稿件,都已經排隊超過一年了,現在再接受新稿件的比例,就會變得非常非常低,不代表你的稿件是不好的。

 

為寫而寫的稿件,在科學研究界其實並不少見,但只要你有做出一些原創性的整理,事實上都是有價值的。只是可能目前這個價值連你自己都沒有發現。(發現者覺得沒用,但後來的人發現有其大用,事實上科學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少喔!)所以只要是方法學沒有明顯錯誤,都值得持續投稿。

 

不過,因為同學目前剩下大約一年就要應徵,應徵的時候你必須提出書面審查,也就是自己的履歷,我個人會建議你還是投稿到跟你這個主題相關領域的 OA 期刊,盡快刊出,讓自己的出版列表稍微豐富一點,這樣在應徵的時候會比較有內容給人家看。 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