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/ 10 / 18

2021 / 10 / 16(六)醫學影像呈現大獎:施銘洋醫師、鄭為遠醫師

 

 

 

 

這是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、文獻回顧工作坊》第一次開課,這三種文體,圖片都佔非常核心的位置,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,我們安排的是,實際操作從原始影像,做到 SCI 期刊可發表的狀態,包括影像調整、尺寸處理、標記練習、修改 DPI 等。

 

許多一開始認為醫學影像處理可能很困難的朋友,在助教與講師們的協助下,一個一個完成作品,都有模有樣,相當不錯。以下我們會針對同學們的作品給些進一步的建議,並一起欣賞得獎的兩位同學的作品。

 

 

那些還能繼續進步的細節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張其實做得不錯,只有一個小細節建議,就是當我們要把箭號的尾巴收進去,做成箭頭時,要記得全部收完,否則在箭頭後方凹入處,會留下一個平平的痕跡。記得收尾巴的時候要收完整,就沒問題了。

 

 

 

 

同學的兩個箭頭,都標示得太前面了,黑色箭頭蓋到 nodule 本身,白色箭頭也插太深了。白色箭頭的尾巴沒有收完,可與黑色箭頭相比即可得知。

 

 

 

 

白色箭號的頭部,與脖子的彎折角度過大,導致兩邊的延伸翼區明顯不對稱,這是因為箭號的圓周半徑過小,彎折過大的關係。黑色箭頭與 nodule 仍有些許距離,我們稱之為「隔山打牛」,這是不行的。箭頭的尖端一定要「剛好碰到」要指的東西。這也是常見的初學者錯誤。

 

 

 

 

同學所選用的箭頭箭號都稍微有些太可愛了,上方的白色箭號,頭大身體細,很有漫畫風格。下方的小箭頭,則因為沒有倒勾,方向性較弱。建議如我們互動實作手冊建議的,做出更適合科學期刊風格的箭頭箭號。

 

 

 

 

黑色箭頭隔山打牛,建議往前移動,剛好碰到溝槽。顏色的調整仍可更亮,目前穿刺針的金屬感沒了,黑黑的像是碳纖維製品,建議調整亮度對比,以表現出其不鏽鋼特質。

 

 

 

 

這位同學也是隔山打牛,可見這的確是初學者的常見問題,可考慮使用方向鍵微調,如果會跳格的話,加上 Ctrl 再按方向鍵即可解決。

 

 

 

 

這個也是隔山打牛,的確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吧!照片的顏色對比也可進一步優化。

 

 

 

 

照片的明暗對比處理得不錯,不過箭頭的部分有點多且密集,視覺壓力大,可能引發密集恐懼症。建議可改成三個,並將顏色改為白色,會比較輕盈恰當,目前的黑色群聚,略有莊嚴肅穆感。

 

以下介紹得獎的兩位同學的作品。

 

 

施銘洋醫師

 

 

 

 

施銘洋醫師的作品,我們可以用剛才學到的細節來檢視。黑色箭頭有沒有剛好碰到 nodule?有!白色箭號的曲率是不是夠大,頭部側翼尖角是不是比較對稱?是!

 

就是這些細節,讓作品第一眼就能令人感覺精準舒服。

 

 

 

 

第二張圖的細節一樣處理得很好,箭頭的尾巴有沒有全部收進去?有!白色箭頭的尖端有沒有剛好碰到出血點的邊緣?有!

 

 

 

 

黑色箭頭的尖端,剛好碰到溝槽,非常準確。白紙是白的,金屬切片針光澤也成功表現出來。很不錯。

 

 

 

 

三張圖的排列跟排版很棒。這張是錦上添花,即使沒上傳這張,前面三張照片也會得獎的。

 

恭喜施醫師!

 

 

鄭為遠醫師

 

 

 

 

鄭為遠醫師的作品,除了完成了課堂上所練習的,還延伸到自己的影像。先介紹課堂練習的部分。可見曲率大的白色箭號,以及尖端碰到 nodule 的黑色箭頭。

 

 

 

 

白色箭頭的標示也很不錯。都有把尾巴收進去,也剛好碰到出血點。

 

 

 

 

黑色箭頭剛好碰到溝槽邊緣。白色的紙夠白,金屬針質感浮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接著處理自己的超音波圖,已經裁切掉周邊許多無關的資訊,很好。而且白色的箭頭大致通過所指病灶的質量中心,方向設定很不錯。進一步建議的話,可以考慮繼續裁切,像是畫面中下方的空白區,畫面左邊大量的黑色區,都可以裁掉。如果是擔心左邊的刻度被裁掉,直接在圖說中說明這個 tumor 的尺寸即可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三張手術過程,裁切的不錯,所以病灶都在正中央,甚至連標示都不用。不過,當初拍攝的時候,似乎硬體跟環境沒有很好,建議可以研究一下,日後手術圖應該怎麼拍。現在的手機相機其實都不錯,但需要確認光源跟對焦。或者買台隨身相機,隨時記錄各種重要時刻,也是可以的。

 

恭喜鄭醫師!

 

 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