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技術

2025 / 9 / 1

2025 / 11 / 8(六)活動內容

 

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
文獻回顧工作坊

Case report, technical note and review article workshop

 

 

2025 年 11 月 8 日(六)9:00a – 4:40p

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 台中高鐵站旁

梁宗榮醫師 / 蔡依橙醫師

 

 

 

 

【睽違一年,首次台中高鐵開課,今年僅次一班。】

 

將臨床想法整理發表,登上 PubMed 讓世界看見!

 

在臨床工作中,我們常遇到少見個案、創新的治療方式、或改良後更有效的技術。這些都是專業生涯中的寶藏題材,但若缺乏正確的整理與寫作能力,往往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錯過。

 

對於剛起步的研究者,original article 常受限於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,一年能完成的數量有限。但透過 case report、technical note、review article 這三大文體,不僅能快速累積寫作經驗,更能展現臨床獨特觀點,建立屬於自己的發表履歷。

 

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不只是教你寫而已,更從案例收集 → 技術呈現 → 期刊評估 → 圖片製作 → 退稿再投策略,完整模擬臨床發表的實戰流程。兩位講師結合多年發表與審稿經驗,讓你了解 reviewer 真正在意的細節。

 

 

 

 

立即預約

 

 

課程還包含互動實作:你可以帶著自己的個案素材,學會製作符合 SCI 期刊標準的醫學影像與圖表,讓文章內容與呈現同樣專業。

 

這次,不僅是睽違一年的再開班,更是首次移師交通方便的台中高鐵集思,不管北中南的臨床工作者,也能就方便上課。

 

無論你是剛起步的新手,或是想增加發表策略的臨床醫師,這將是讓你的臨床想法真正被世界看見的關鍵一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立即預約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1 / 10 / 20

2021 / 10 / 16(六)課程照片記錄

 

 

 

 

『2021 新思惟推出全新課程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,首航現正報名中……』

 

因為疫情的關係,這堂新課程,一上路就走得很坎坷,首航從 5 月,延宕到現在的 10 月才終於如願上課。但也因為疫情,讓我們更能體會到,時代變化得很快,我們更需要隨時做好準備,才能在機會來臨時,揮出關鍵的一擊

 

這是疫情後第一次參加的工作坊,新思惟團隊依然如先前參加過的工作坊一樣,專業、認真、含金量破表。

 

臨床醫師每天許多臨床上的好技術、好個案、好想法,既然 original article 受限於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,一年產量有限,那麼 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,就能迅速補足這個缺口,增加自己的論文數量。

 

課程中,兩位講師透過實際發表與審稿的經驗,從臨床醫師角度,帶你走一次收集臨床案例、呈現自己獨特的臨床技術、做好清楚的圖片。有好的作品還不夠,我們還需要找個好買家,課堂中,講師也帶你評估投稿期刊,避開掠奪性期刊。

 

當然,自己的作品被接受,當然最完美,但如果被不幸遇到退稿,講師們也帶你梳理投稿策略,快速讓稿件找到新的出口。

 

一步步協助你,利用這些 original 以外的文體,在國際學會上更進一步。

 

『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』是新成立的工作坊,但用心程度,依然令人驚艷,其中將醫療影像製圖完美呈現的方法,更是放諸四海皆可使用。

 

在國際學術界對於影像的處理規範,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調整,把界線說清楚,避免不小心踩線。我們以主力 reviewer 的實際經驗,呈現並歸納給你看,被接受的論文、圖片,憑什麼被接受。甚至最受歡迎的圖說的寫法、排版,都直接給你範例參考,不管在外觀、內容、意義、技術條件上,全部都高標通過。互動時,一定可以讓你親手將臨床獲得的影像,快速地處理成 SCI 期刊可以接受的樣子。

 

新思惟的講師都是過來人,深知新手們的困境與痛點,從訂定引人入勝的標題、文章架構邏輯、乾淨清晰的排版,到如何製作符合雜誌規定的好圖、圖片的規格及細節,以及如何讓人從圖表就能對文章內容有清楚的概念等,讓你了解 reviewer 內心真正在意的事情,日後面對寫作、投稿不再茫然。

 

太多細節,都是之前讀 / 寫文章時,沒有注意到的,很開心這次有成功報名到這堂課!

 

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,是新思惟繼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》、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、《統合分析工作坊》後,根據 reviewer 實際審稿狀況,再度推出提升論文實力的課程,滿足研究起步者的需求。我們想做的,就是希望能幫助在學術研究道路前進的伙伴們,每一位的作品,都可以在國際上受到公平的對待。

 

以下,一起來回顧當天學習的過程吧!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