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國軍台中總醫院 內科部 蔡孟格 醫師
對於初學者來說,case report / image 的確是入門最適合的文體,也是我目前較發表較多的文體,因此我希望能在處理圖片上,了解老師們的細節目分如何進行,又是如何挑選 case,這是我上這堂課最主要的原因,希望能在已經有的基礎上再做得更好,另外也希望,能學習 original / case report / image 以外的文體—review article。
(婷編按:蔡醫師在參加新思惟課程前已有論文發表,在課後更是穩定產出,至今也將新思惟三大研究課程蒐集完畢,分別是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、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》、《統合分析工作坊》,也在發表快訊的心得中分享,如何在「住院醫師時期,為自己拚出 SCI 論文。」)
在有一定的論文發表後,下一步就是如何定位自己。
這時候可以思考,學會是如何邀請講者的,應該是對於同一疾病,能有各種角度去切入(original、case report、review)都有發表過的醫師,應該會是此問題的答案。
在近年的投稿過程中,其實有發現 case report 的成功率越來越低,也的確老師上課的分析讓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是這樣的現象。
成功的個案報告應該具有哪些條件,上課也舉了很多次說明,加上課後拿自己的個案發問,讓我更加清楚了解(原來以前我成功的個案是符合了這樣的條件!),以及對於未來的個案應該如何詮釋會比較適合。
梁醫師詮釋高影響力期刊(例如 NEJM)的主編是如何選擇符合該期刊特性的文章,解說得非常精闢,讓我也可以快速的使用這個方法,檢視手中的文章,是否有這樣的特性。
Technical note 對於內科來說比較用少到,老師清楚說明各種他成功發表的案例,對於我撰寫 original article 一樣是有所幫助,也能讓我思考未來是否有適合的題材,可以用這樣的文體表達我想要的主題。
手上的個案,能直接在課堂上實作練習。
在期刊選擇這堂課,有些許與之前的課程重複,但也有新增的技巧,期刊選擇是我一開始接觸投稿論文很常卡關的地方(雖然現在使用自創的方式 XD),但是使用蔡校長教學的方式,真的可以讓我們很有效率!
互動實作的部分,用來練習的是之前校長所發表過的文章,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,確實課程內容所使用的方法,都是我以前沒有用過的,剛好現在手上還有一些個案,可以拿來使用新的方法。
被退稿後要如何選擇下一個期刊,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困擾,尤其是轉換科別的部分,因為有時候常常會遇到某個主題其實適合很多科別,但是要如何去選擇期刊,梁醫師提供了他實際遇到的案例,以及他的見解。
被退稿是非常常見的事,梁醫師建議投稿前就應該先擬定策略,才可以使這樣的行政步驟比較有效率,我主要也是使用這樣的方法(另外有再加上一些提升效率的步驟),很高興能與梁醫師所說的不謀而合。
精進自己的專業,更能透徹問題與趨勢。
蔡校長的經驗談,分享了在忙碌的臨床工作要如何有效率的收集個案。我相信大部分研究做的好的醫師,都是如同蔡校長一樣對自己本科相當專業,才有辦法「極度」有效率的完成份內工作,以爭取時間來研究。也因為對於自己的本科相當專業,才有辦法問出好問題並加以回答,也才有辦法對於未來的趨勢有洞見。校長提出了非常實用的方法,我覺得很適合未來拿來應用在自己有興趣的主題。
課後希望自己能趕快應用所學,讓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能以最適合的方式呈現,並對臨床有所幫助。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