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/ 10 / 22

學術研究不是只有 original article

 

作者: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內科部 鄭又誠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自從兩年前參加完 MEPA(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)後,中間經歷了次專科考試和疫情攪局,正在離島下鄉服務的我,看到信箱裡寄來新思惟終於又再次開課的訊息,這次毫不疑問地直接信用卡刷下去,期待再次沐浴在蔡校長和各位學術研究大神們的春風下,滋潤那有點乾涸的研究魂。

 

(婷編按:鄭醫師在當時的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中,以傑出的作品獲得「統計製圖大獎」,在先前的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》中,也獲得醫學簡報設計大獎,每一次的實作都非常用心。鄭醫師也曾參加過新思惟大型活動,以及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》,對於進修自己不遺餘力,相當認真。)

 

 

拓展學術研究品牌,不是只有靠 original article。

 

校長一開始就一語道破:就算是國際學會,對於邀請只發表過 original article 的「大師」,也會有所猶豫。

 

可能是因為從 intern 開始到住院醫師訓練都是在醫學中心,想跟老師拿題目寫論文都是要寫 original article,就像還沒在新手村練功就要越級打怪一樣,要不是寫作過程波折不斷,就算投稿了也是頻頻被 reject,久而久之就開始懷疑人生了,而 case report 就是新手練等的一個好途徑。

 

梁宗榮醫師分享自己的經驗,好的 case report / images 是有機會投上 NEJM 的,而即使現今多數期刊社表明不收「case report」,還是能找到以不一樣的名目收個案報告這種文體。當持續遇到同樣狀況的個案,甚至可以進一步擴寫成 case series,最後有機會進化到寫 review article,讓全世界讀者知道你在這個領域的能力是全面的,進而獲得更多機會。

 

 

學術生涯也會遭遇詐騙集團!

 

以前在醫院的研究課程中就聽過掠奪性期刊的惡名,蔡校長詳實地分析為何這門生意的商機如此巨大,並「低調」地跟大家分享如何辨別他們(我絕對不會說是校長講的 XD)。

 

學術研究的成果得來不易,都是大家耗盡心神與時間的產出,如果被這類 deceptive journal 騙走了,真的會「文財兩失」,處理不好甚至會斷送自己的研究生涯,再小心也不為過。

 

 

互動實作直接教你處理醫學影像

 

以前總是認為,只要我的 case 罕見,不管有沒有臨床意義或影像有沒有好好處理,投了就一定會被接受,然後就會發現,怎樣都投不上……

 

在新思惟頗受好評的互動實作時間,直接在自己的電腦上,讓我照著手冊上一步一步完成 SCI 等級可以投稿的影像(想到以前報 case 的時候,從 PACS 系統 download 的影像直接貼上就拿來 present,真是汗顏 = =)。

 

不論是 case report 或 technical note,只要你的影像處理得符合 SCI 期刊的要求,就成功一半了。過程中也適時提點我們,不要踩到學術研究的紅線,真正的不打高空,避開常見誤區,提升被 accept 的機率。

 

 

機會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

 

在醫院裡,還是有很多前輩,選擇從高分期刊開始投下來,然後不斷被 reject QQ。

 

梁宗榮醫師分享,在投稿前心中就應該先有 plan B/C 了,甚至要讓多份稿件同時在外面跑,並且再次強調,專注經營某幾本期刊的重要性,不只縮短稿件被 accept 的時程,也不再忐忑地每天盯著投稿網站看自己的稿件狀況,能讓自己的心境更踏實。

 

因為做好準備,退稿時不再是灰心喪志,而是能盡快找到下一個去處。另外就是要拋媚眼給對的人看,改投不同領域的期刊,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 

 

做好個案整理,是為了持續穩定的產出。

 

看著蔡校長分享自己如何從一開始便有系統地收齊研究需要的各項 parameters 和 data,扎扎實實地回答了我課前的疑問,原來資料殘缺不全是自己沒有做好準備,要收的 data 是不會憑空生出來的。

 

沒有完整的資料庫,就無法有穩定的產出,在特定時間點沒有刻意去留住該有的影像或數據,未來機會可能就不會再現了。另外,跨科合作請其他科醫師幫忙也是很重要的。

 

新思惟工作坊如以往一般不浪費寶貴時間,含金量極高。真的做到課前所說的「三個願望(文體),一次滿足」XD,讓我了解 case report 是初學者熟悉學術發表的基石,當累積了一定的病例或技術後,可嘗試 technical note 及 review article,開創更多面向的學術廣度,有一定知名度後,接踵而來的是更多的轉介及合作,也更有機會完成進階的 original article。

 

課程結束之後,腦中已開始構思適合寫作的病例,再次謝謝梁宗榮醫師、蔡校長,和新思惟團隊的努力。

 

 

最新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