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/ 11 / 2

問:在選擇指導老師,或者選擇一起工作的團隊,校長有什麼建議嗎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在選擇指導老師以及一起工作的團隊長官的時候,有一個蠻好的評估指標,就是:他到底怎麼回饋你的內容。

 

給學生或同事的回饋,你如果仔細分析的話,會發現它有三個層次:

 

第一層是簡單的主觀評價,像是:你這張圖做得很醜欸。你這篇文章寫得不好。我覺得你這篇不行。

 

第二層是告知究竟哪裡好或不好,像是:這張圖片的文字太小。你這幾個段落邏輯之間不通。整篇稿件的排版閱讀起來很難讓人信任。

 

第三個層次,是告知應該要怎麼修改,像是:你可以簡單地把滾輪往上或往下就能調整文字大小。你在介紹 Q10 這個化合物的時候,請著重在他跟減輕疲勞相關的分子機轉就好。老師這裡有一篇之前的排版,你回去看一下,照這個做,會好很多。

 

如果你發現,你的老師或領導者,給你的回饋都是第二或第三種的,這種就很值得持續跟他學習,因為在每次的溝通或會議的時候,你總是可以學到一些事情,並且了解背後的原因。

 

就算你的想法跟意見,與老師或領導者有所不同的時候,你們也有共同的基礎跟確切的論點,可以去做進一步的討論。

 

但如果你的老師給你的回饋都是第一種,常常說你不好,卻不告訴你哪裡不好或應該怎麼修改的話,委婉點說,是合作的效率很差,直接點說,這已經接近 PUA 了,整天被罵,卻無所適從,長久下去只會一直減損你的自信,並不自覺的產生習得無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,對於自己的生涯發展有害。

 

實際會發生的狀況是,你花了很多時間做到最好了,拿去給他看了一下,就批評你這個東西不 OK,但你覺得很 OK 啊,才會交上去的。就算你認為老師說的應該是對的,你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不 OK,以及怎麼去修改,最後事情就卡在那邊,你很痛苦,老師也持續對你不滿意。

 

這個在小孩教養的領域也有類似的原則,就是當你想要給孩子回饋的時候,不要只說「你這個不好」「你這樣很不認真」,而是應該很明確的告訴他怎麼做,以及要這麼做的原因,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二層跟第三層回饋。小孩學得很快,只要他自己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,以及怎麼去做,他們學到正確觀念並改進自己的速度是非常令人讚嘆的。

 

我也常跟孩子說,你要稱讚別人,不要只使用浮泛的形容詞,而是 be specific,很清楚地指出對方哪裡好、那個事情你覺得很棒,以及你為什麼覺得他很棒。當你今天要給別人建議的時候,不要只說「我覺得你這樣做不好」「我覺得你這樣做會出事」,而是清楚地告訴人家,為什麼這樣做不理想,以及他應該要怎麼做。

 

因為浮泛的批評,只是用不夠好、不理想這些形容詞去說,很容易讓人 take it personally,很令人感到「對人」,但當你提出很精確的建議時,這就是「對事」。我們都知道,對事不對人是比較好的,可以有效減少團隊之間的情緒磨耗。

 

從每一天的晨會、每一場會議、每一次討論,去觀察看看,你聽到的回饋跟批評,是第一層、第二層還是第三層的吧。然後,如果當你有機會選擇的時候,選擇一個比較健康正向的學習跟工作環境,是比較理想的。

 

 

上課就送 Office Hou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