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

2025 / 11 / 14

「PGY 發表一篇論文」,今天過後,第一次覺得真的能做到。

 

作者:彰化基督教醫院 汪郁馨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成績推著我走進醫學這條路

 

當初踏上醫學這條路,其實並非我原本的志向,只是成績剛好到位,再加上家人的期盼,於是就順勢走了下去。沒有醫學相關背景,也從未真正理解醫師工作的全貌,我一直以為「當醫生就是看病」。求學階段也沒有接觸過學術寫作或研究,對此一向是陌生的領域。

 

 

我想趁早完成人生第一篇論文,但……

 

去年開始正式工作後,我替自己訂下了一個目標:希望能在 PGY 的訓練期間完成並發表一篇論文。雖然運氣不錯,遇到願意指引方向的師長,也拿到一個可發展的病例,但當打開那冗長而複雜的就醫紀錄時,找不到重點、搞不懂方向,到頭來依然是個無頭蒼蠅。

 

所以我決定報名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》的工作坊,想補上這些缺乏的能力。這堂課不是教複雜的起承轉合,而是著重於學校裡從沒講過、卻對初學者來說極其重要的觀念與方法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4 / 8 / 1

提升學術競爭力的關鍵策略

 

作者:神經內科 林佳彥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

 

參加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的初衷,是感覺自己在個案報告方面有所不足,也是我 2021 年許的願。雖然有撰寫文章以及統合分析的經驗,但需要累積自己的病人資料時,仍然感到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技巧。

 

開始之前,一個有效的策略是「反向工程」。

 

是先了解目標期刊的需求,再進行個案報告和研究的設計;或者是先了解自身升等的需求,這樣可以確保我們的工作可以一魚多吃,更符合期刊的要求,增加發表的機會。

 

原本認為的做法,是先寫多再逐步刪減會比較容易,但高手們直接打臉,應該是先寫少再逐步增加,減少工作量。無法一圖入魂的,考慮用更多圖;無法一句說的,再增加一個段落篇幅。先了解需求和標準,然後針對目標進行量身定製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1 / 10 / 22

找最好的人學,就能探索更遼闊的未來。

 

作者:新竹馬偕 張元豪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手上有一個個案報告已經被擱置已久,但又想不到要怎麼處理較好,突然看到網頁上跳出了新思惟的新課程: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,稍微看一下介紹,發現似乎正是我現在所需要的,立馬手刀報了名。

 

沒想到在參加過後,發現真正的收穫其實遠大於此,暗自慶幸沒有躺在家糜爛,雖然一整天精實的課程真的很燒體力……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