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,2021 / 7 / 11(日)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 與 文獻回顧 工作坊》,已額滿。
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,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,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。
追蹤訂閱
課程設計:蔡依橙 醫師
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 重不重要?當然重要。
在臺灣,由於各種升等要求規定中,往往獨尊 original article,上行下效、風行草偃之後,original article 之外的文體,常被忽略。不管是研究者的發表數量,或者在研究圈中口耳相傳的寫作技術,都是以 original 為主,其他類的文體,相對式微。
不過,回顧整個醫療世界,會發現其實 original 受到重視,也只是最近 30 年的事情而已。
以 case report 來說,根據統計,1979 年的 NEJM / JAMA / Lancet,有 38% 的文章,為 case report 或 case series(小於 10 個病例數、沒有對照組,也沒有使用統計法)。是在 1971 到 1991 這段時間,case report / series 的占比才大幅下降,從 30% 降到 4%。所釋出的空間,多由各種不同等級的 original article 取代,包括 clinical trials。
不過,在醫療第一線的人就知道,這些 original 以外的文體,都有其不可取代的面向。
以上這些,都是 original article 無法有效乘載的。
協助:工作坊講師與助教群
互動實作時間,我們來做醫學影像處理。
我們會先用準備好的例題,讓各位熟悉基本原則跟操作,走過一次從 PACS 或數位相機原始影像,變成 SCI 等級影像的過程。然後,各位就能拿出自己想處理的影像,用一樣的技術,處理看看。而且還能由專業且具有大量發表經驗的講師與助教們,幫你看看,給些建議,再作調整。
接著,我們也會分享寫出好圖說(Figure Legends)的系統性方法,包括內容、排版、格式、細節等,協助你第一次就上手,寫出國際期刊等級的好圖說。
講者:梁宗榮 醫師
「拋媚眼給對的人看」,是梁宗榮醫師在 2017 年 3 月時,寫下的一篇文章。其重點為,當大家認定好的期刊是歐美期刊時,他認為臺灣的胃癌走的是日本路線,投日本期刊被接受的機會比較高,而當大家認定,健保資料庫不被期刊接受時(當年真的流行過這樣的想法),他去翻閱期刊規定與目錄,發現並非如此。
講者:蔡依橙 醫師
臨床工作,每天都會遇到大量的患者,也是大量寫作的契機與素材。但是,為什麼有些人能把握,有些人卻不行?
這牽涉到,作為臨床醫師,有沒有一個好的方法做整理,讓自己在第二次、第三次甚至第十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時,能瞬間翻出過去的這些病例,並找出一個有洞見的意義,串起所有,並發表。
講者:蔡依橙 醫師
聽學會演講的時候,你是不是遇過有些大師,研究做很多很好,但怎麼臨床的經驗有限,好像只懂他自己做的研究,對於真正臨床上,可能遇到的問題,所知有限。
是的,這就是只做 original article 的學者侷限。他們或許在自己有興趣的 trial 上是專家,但這些受試者都是特別去招募來的,或者其他醫院轉介來的,對於我們在臨床第一線,如何從無到有去找到問題,甚至看到那些與 trial 病人不同的疾病,他們沒有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