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校長好,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,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,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,而且原因五花八門,當然有人成功,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,甚至還連發。請問,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?到底 PGY 寫論文,困難在哪裡?
答:(蔡依橙)
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,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,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。
以下的分析,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,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,指導過數百名學生,所整理出來的結論。
問:校長好,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,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,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,而且原因五花八門,當然有人成功,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,甚至還連發。請問,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?到底 PGY 寫論文,困難在哪裡?
答:(蔡依橙)
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,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,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。
以下的分析,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,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,指導過數百名學生,所整理出來的結論。
問:校長好,我剛開始 PGY 一陣子,希望在應徵熱門科住院醫師的時候能夠確定有發表,最好能夠有兩篇以上,所以我詢問了不少學長姐,做了一些田野調查。想請問的是,我聽到不少很努力但最後失敗的例子,我該怎麼去避免?
像是一位學長在 PGY 開始的時候,就認真找了老師,花了 6 個月的時間,文章終於寫好,他希望能夠盡快刊出,但老師跟他說,OA 期刊雖然快,但水準不好,對自己日後的學術生涯有損,並表示會找一些網頁上公告速度很快的傳統期刊。結果一本審 5 個月退稿,一本審 6 個月退稿,準備應徵的時候,履歷表上還是空空如也。
另外一位學姐也是很認真,不過老師的指導經驗有限,方向比較混亂,差不多在 9 個月左右把文章整理出來,他自己也是希望只要刊登在有分數的期刊就好,但老師希望最大化 impact factor,於是從十幾分的期刊開始投下來,連續幾本被退,應徵的時候也沒論文可呈現。
他們都很認真,花很多時間寫作,也找了老師,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發表?
答:(蔡依橙)
這兩個例子,剛好都說明了幾項各位社會新鮮人在生涯的前幾年,一定會經歷且遭遇的事。我先說兩個最重要的結論:靠別人不如靠自己;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。
校長好,學生時上過簡報課程,覺得幫助實在很大,報 case 或期刊都獲得好評。最近想開始起步論文,我看新思惟研究課程有不少種,我該怎麼選擇?我知道每一堂都有各自的特色,但如果要先選一堂開始的話,應該是哪一堂?
答:(蔡依橙)
要先上哪個幫助最大,完全取決於你的「微環境」。
校長好,我是上過課的 PGY 校友,最近我有一篇論文投稿至某某期刊,已經過了 72天,而狀態停留在 Editorial Assessment,似乎沒有進到 peer review。官方網站寫,他們是「77 days (median) to first decision for all manuscripts」,請問我是否可以寫信給 Editorial office 詢問論文狀態?若要寫,如何才能不失禮貌地請他們加快進度呢?
答:(蔡依橙)
同學我記得你,恭喜你發展得不錯!
答:(蔡依橙)
可以的,即使你沒有背景、沒有好老師指導,上過我們的課,有了整體架構跟概念,也實際操作過,之後又有 Office Hour 可以問,一定可以的。
我們的研究課程,之後成功發表的醫學生、PGY、藥師、護理師、技術師、獸醫師、牙醫師、中醫師、非醫學領域的學校老師都有。以下我舉一個例子,說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