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章介紹
作為內科醫師,蔡孟格醫師很擅長從一般的臨床工作中,找到令人意外且值得注意的臨床表現,並寫成個案或影像發表。這次他要介紹的,是一例侵入性克雷伯氏菌症候群,先以常見的肝膿瘍表現,後來影響到眼睛,甚至造成腦出血的案例。
這告訴我們,一般認為肝膿瘍的處理,就是引流與抗生素,幾乎都能處理得很好,但第一線醫師要多注意是否合併了其他的問題,如果有,就要盡快治療,否則像是眼睛或腦部的侵犯,都可能留下嚴重的後遺症。
文中臨床過程整理精簡清晰,圖片清楚扼要,獲得頂尖期刊青睞,實至名歸。
恭喜蔡醫師!


作為內科醫師,蔡孟格醫師很擅長從一般的臨床工作中,找到令人意外且值得注意的臨床表現,並寫成個案或影像發表。這次他要介紹的,是一例侵入性克雷伯氏菌症候群,先以常見的肝膿瘍表現,後來影響到眼睛,甚至造成腦出血的案例。
這告訴我們,一般認為肝膿瘍的處理,就是引流與抗生素,幾乎都能處理得很好,但第一線醫師要多注意是否合併了其他的問題,如果有,就要盡快治療,否則像是眼睛或腦部的侵犯,都可能留下嚴重的後遺症。
文中臨床過程整理精簡清晰,圖片清楚扼要,獲得頂尖期刊青睞,實至名歸。
恭喜蔡醫師!

作者:國軍台中總醫院 內科部 蔡孟格 醫師
相關文章:[快訊] 蔡孟格醫師團隊,關於黴漿菌與披衣菌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之個案研究,獲 Diagnostics 刊登!

這個個案是我在 R2 照顧過的一位病人,是年輕女性,因為同時感染 M. pneumoniae 及 C. pneumoniae 而造成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(ARDS)。這兩個是台灣社區型肺炎常見的病原體,一般來說比較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 complication,尤其是前者,甚至有 walking pneumonia 的稱號。


在社區型肺炎中,黴漿菌和披衣菌肺炎,被認為是症狀輕微,且治療上相對容易的疾病。因為感染這類菌種,而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,目前並沒有任何個案報告過。
蔡孟格醫師團隊,遇到一例這樣的患者,免疫正常且年輕,同時感染黴漿菌與披衣菌肺炎後,也開始了 piperacillin 與 clarithromycin 的治療,竟然在兩天後進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。之後抗生素轉換為 levofloxacin,患者的狀況康復很快,住院第 12 天便順利出院。
因為在年輕且沒有免疫低下的族群,這樣的表現真的太奇怪,於是蔡醫師團隊進一步施做了基因檢測,發現 LRRC16A 這個與血小板數目和急性呼吸窘迫症有關的基因有變異。
作者認為,這樣的案例值得分享給學界參考,或許在部分基因特徵的患者,染上一般認為輕微的黴漿菌、披衣菌,也可能造成嚴重症狀。後續就待更多相關的個案觀察發表,做進一步的確認。
在內科的世界中,許多疾病都是這樣發現的,許多知識都是這樣更新的。在覺得很明確的診斷,給予很明確的治療後,發現病程不如預期,於是藉由敏銳的臨床觀察力,以及完整的檢查,找出過去知識無法涵蓋的部分。這也是個案報告之所以在大實證時代,依然屹立不搖的重要原因。
能以 case report 的格式,登上超過 3 分的期刊 Diagnostics,說明蔡醫師團隊的觀察力與呈現能力,都很厲害!
恭喜蔡醫師!

在年輕患者身上,因為揉眼睛,以及春季角結膜炎的關係,角膜可能造成錐狀變形,如果嚴重,必須盡快治療,以避免視覺精確度下降,甚至視力喪失。
施醫師團隊,遇到一例 18 歲男性,因為智能障礙,自我照護能力較弱,來院時,右眼已有嚴重的類固醇引起之青光眼,以及嚴重的角膜錐狀變形與角膜水腫。經過評估,醫療團隊決定以全層角膜成形術,植入捐贈者角膜,配合特別的縫合法,以及免疫抑制劑等,並給予反覆的衛教,希望能恢復患者的視力。結果也相當不錯。
本例個案報告,除了所遇到的狀況棘手,相關的醫療處理水準高之外,清楚的陳述、完整的評估,以及手術縫合法呈現,都很有水準。能以個案報告格式登在 2 分以上的期刊,很不容易!
恭喜施醫師!

作者:國軍台中總醫院 內科部 蔡孟格 醫師
相關文章:[快訊] 蔡孟格醫師團隊,分享肝膿瘍併發腦室炎之影像,獲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刊登!

這個個案是我擔任總醫師時,學弟在 ICU 照顧到的病人。她是中年女性且患有糖尿病,因為腹痛進入本院急診。腹部電腦斷層顯示肝膿瘍,經皮穿刺引流後,其病原體為大家耳熟能詳的 Klebsiella pneumoniae。

作者:匿名

近年來,隨著醫學研究的重要性水漲船高,身為內科醫師的我,深感論文寫作不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,更是在醫院生存的必備技能。
完成一份論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從寫論文前的資料收集、作文靈感與學術界風向打聽,到撰寫論文時面對的各項規定,乃至寫完論文的漫長投稿之路、出版費與出版社辨識,處處暗藏玄機。想要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下,有方向性的收集資料,並在期限內完成質量兼具的論文,必須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,與紮實的基本功。
這次會報名新思惟的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,主要原因有兩個:一來想自己能跟上身邊已經有論文產出同儕們;二來希望能在經驗豐富的前輩提點下,有效率且系統性的建立基本功,避免走太多冤枉路,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與金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