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彙整: 2022/03/05 (六) 第五梯次

2023 / 5 / 4

[快訊] 楊鎮源醫師團隊,關於治療先天性脛骨假性關節症之文獻回顧,獲 Children 刊登!

 

 

 

 

文章介紹

 

先天性脛骨假性關節症(Congenital pseudoarthrosis of the tibia,CPT)是一種罕見疾病,其病徵是小兒脛骨自發性骨折和無法癒合,最終形成局部假關節。雖然臨床上已提出多種治療方案,但目前仍沒有統一的標準治療方式。

 

楊鎮源醫師團隊回顧了在臺中區域醫療中心,於 2017 年至 2021 年期間,對三位之前在其他機構接受多次手術治療失敗的 CPT 患者,在病灶上進行腫瘤切除,以及對側帶血管之游離腓骨移植(vascularized fibular bone graft,VFG)和遠端脛骨解剖型鎖定鋼板的治療。患者們在 19.3 週內完成植骨癒合,並至少追蹤了 30 個月。所有移植物均達到了骨肥大,且沒有骨吸收或局部腫瘤復發。

 

研究結果顯示,「植入 VFG 和遠端脛骨解剖型鎖定鋼板」這種方法,可以成功使骨骼固定、減少併發症的風險,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康復效果,對於 CPT 的治療提供了一個新選擇。

 

楊鎮源醫師從起步開始,逐漸在自己的領域作出特色,並開始學術演講與發表,各種疑難雜症處理成功的案例和研究成果,建立起自己在專業上的聲望,相當厲害!

 

 

恭喜楊醫師!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3 / 10

各種文章都有其價值,挖掘它的意義並讓世人看到。

 

作者:淡水馬偕 小兒科 李忠霖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這次上課之前,心中總有一些疙瘩,在醫學中心的師長都會這麼跟我們說,「你都已經是主治醫師了,個案報告這種文體交給住院醫師寫就好了,好好專心寫 original article」,院內的醫研部對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以及文獻回顧的文體獎勵金,也只有 original article 的一半,種種狀況都會讓人猶豫,到底要不要在這些文章裡花費心力。

 

但這次的課程結束後,我了解到這些文章是都有存在價值的,要成為能讓世界看得見的學者,其實不該偏廢任何一種文體,個案報告不是沒用,而是要寫得有價值,選對期刊,讓期刊願意接受,這就是這次課程的價值了。

 

 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3 / 9

2022 / 3 / 5(六)課程照片記錄

 

 

 

 

身為醫學職人,反覆審視臨床遇到的病例,檢視對疾病診斷的正確性,已經是我們的日常。在這過程中,或許會碰到少見或特殊的案例;或許自己精進了醫療技術、調整了醫療處置,改善了病人預後;又或許在鑽研專業領域時,著手大量回顧過往文獻,可以記錄下來,為自己這段時間的付出做個總結。

 

既然在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的受限下,無法快速把所有想法都寫成 original article,那麼想快速提升自己的論文產量,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,就能迅速補足這個缺口。

 

梁醫師分享在下鄉時收集到的案例,以及蔡校長分享從 letter to editor 開始論文生涯,都很觸動到在地區醫院擔任新手主治醫師的我。

 

對於忙碌的專業人士來說,時間,一向是最貴的成本。兩位講師用一天的時間,以實際發表與審稿的經驗,從臨床醫師角度,讓你透過系統化的學習,把寫作、製圖、投稿的技術帶回家,讓自己無痛走出舒適圈,滿懷信心邁向學術殿堂。

 

感謝新思惟團隊又一堂高水準的課程,揭開了 case report、technical note、review article 的許多眉角。

 

在國際學術界對於影像的處理規範,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調整,把界線說清楚,避免不小心踩線。我們以主力 reviewer 的實際經驗,呈現並歸納給你看,被接受的論文、圖片,憑什麼被接受。甚至最受歡迎的圖說的寫法、排版,都直接給你範例參考,不管在外觀、內容、意義、技術條件上,全部都高標通過。

 

影像處理對我受益良多,之前自己文章的圖片還有很多可以改進,之後的水準又會上升了。

 

課程內容除了指出方向,還點出了初學者容易忽略的細節。講師反覆強調的核心,就是體貼 reviewer。讓 reviewer 看到一目了然的圖與圖說,是投稿者應該做到的基本功。圖片與圖說不是論文的配角,一張好圖勝過千言萬語,決定你的論文去留。

 

對投稿流程及需要注意事項講解詳細,非常超值。

 

以下,一起來回顧當天學習的過程吧!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3 / 7

2022 / 3 / 5(六)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

 

 

 

 

對於剛起步的研究者,要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資源、完成 original article 是相當困難的事,但我們可以透過 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 這三種文體,來累積寫作經驗、培養臨床感。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、文獻回顧工作坊》旨在協助學員,將臨床工作中的特殊發現、技術改良、整體思維,化成實際發表的文體。

 

為了得到同學最真實的回饋與意見,工作坊採用匿名問卷統計,讓團隊能夠針對課程與流程再做優化調整。本次全部分數皆高於 4.67 分,最高達 4.92 分,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回饋!

 

根據課前的統計分析,本次學員組成如下:

 

  • 曾經參加新思惟工作坊或活動的老朋友,高達 83%。
  • 年齡區間為 25-43 歲,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,內容易懂好吸收,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,均能輕鬆上手。
  • 男性學員佔 91%,比例為歷屆梯次中最高。
  • 學員多為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,在現今醫院以論文為導向的評價體系中,擁有自己的學術成績,就能比同儕把握更多機會,獲得升遷的關鍵。
  • 學員中主治醫師佔 58%,略高於PGY 到研究醫師(表示還在訓練中)33%。在臨床忙碌之餘,也要奠定研究基礎、學會寫作技能,對往後醫學職涯的發展相當有助益。
  • 無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50%,與新思惟過往的學員統計相仿。來到課堂的伙伴大多都是新手,希望未來能從 0 到 1,在學術路上順利發表。
  • 本次的學員組成包含 實習生、PGY、住院醫師、總醫師、主治醫師、診所院長,新思惟的研究課程,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,過往也有藥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校友,獲得傑出榮耀,今年更是佳訊不斷,期待課後同學們也能捎來好消息。

 

本次的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,許多朋友分享了課程帶來很大的幫助,不管是在製圖、文章或投稿,即使是已有投稿經驗的學員也很有收穫!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,能給同學最務實的支援。

 

謝謝各位藉由滿意度評比與手寫回饋給我們的鞭策,各種匿名建議,團隊均已在會議中提出討論,規劃調整方向,並且執行。感謝各位的參與和鼓勵!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3 / 7

2022 / 3 / 5(六)醫學影像呈現大獎:王廷瑋同學、何寬助醫師

 

 

 

 

醫學影像處理,是醫學論文寫作很重要的一塊能力拼圖,處理得好,讓審閱者愛不釋手,被接受機率就很高。

 

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,即使完全沒有經驗的朋友,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練習,熟悉基本功,甚至開始處理自己的圖片,做到 SCI 期刊等級的水準。

 

以下看看一些同學上傳的圖片,我們所給的建議,以及得獎同學們的作品!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