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/ 7 / 16

如何克服 data-driven writing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問:老師,上次提到 data-driven writing 很不好,但實務上我們當然都是從自己做很久的手術或治療出發。該怎麼做才能用同樣的資料處理成 hypothesis-driven 呢?

 

答:(蔡依橙)好奇心!

 

假設你做一個手術十年,也真的做得不錯,患者的 outcome 很棒,甚至國際學會也邀請你演講或示範。這樣的資料非常寶貴,只是你要多一點好奇心。

 

這十年來,你一定有些想法。某些患者一看就覺得預後會很好,某些患者一看就覺得可能術後會感染;某一群術後不幸過世的患者,其實你在跟家屬解釋之前就已經知道有風險。

 

那就把這些觀察量化,以這些問題去想一些假設,然後收集相關資訊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5 / 6 / 26

ChatGPT 怎麼幫你寫論文?最新趨勢介紹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蔡依橙

 

AI 可以是很棒的論文助手,前提是你知道怎麼判斷對錯、怎麼修正。

 

也就是說,他可以一秒幫你噴出一整段文字,但你要有能力判斷:這段內容寫得對不對?(這個我們的課堂都會教)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5 / 6 / 26

臨床論文退稿主因:Data-Driven Writing

 

 

 

 

 

問:請問校長,在你審閱論文的經驗中,最常見的臨床研究論文寫作錯誤是什麼?就是那種「一看就知道要退稿的」。假設稿件排版人模人樣,英文寫作也沒問題,但還是必須退稿的那種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最常見的問題是 data-driven writing(資料驅動的寫作)。

 

 

臨床論文有正確寫法?

 

一般臨床論文的研究概念應該是這樣:我有好奇心想知道什麼事情,於是去回溯病歷(或設計實驗收資料),然後統計,最後回答我當初的好奇心。

 

這樣的流程,稱為 hypothesis-driven(假說驅動)。

 

對初學者來說,很重要的一點是,即使你整個流程不一定真的是這樣,你也要為自己的研究想出一個適合的 hypothesis,讓文章的架構看起來是這樣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5 / 6 / 26

ChatGPT 和 Perplexity 該用哪個?寫研究論文的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蔡依橙

 

ChatGPT 還是目前的文字之王,只是他的幻想真的比較嚴重,而且個性太順從,使命必達,很少會說你是錯的。我通常用來寫內文,在正確的知識框架下,生出我想寫的內容。

 

Perplexity 雖然基於網頁搜尋,但你如果仔細去檢查過他附的連結,會發現所引用的網頁跟他提出的論點不見得有關。也就是說,他雖然基於網頁,但依然會有 AI 幻想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5 / 6 / 24

AI 持續在進化,使用者也要跟著進化!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蔡依橙

 

這個端午連假,我也在寫論文。

 

最近因為 ChatGPT 又更聰明了一些,連我這種寫了 60+ 篇 SCI 的人,寫作流程都有很大的改變。大概半年前,我是口述中文,用 Word 聽寫功能,然後手打字修一下內容,成為中英文夾雜的草稿後,請 ChatGPT 改成英文。

 

一開始其實翻譯偶爾會錯,但幾個月後翻譯幾乎不會出錯。就看一次,確認是自己的意思,是可以壓上自己名字的內容,就能用。但現在,我是真的把他當一個很懂英文又積極的助理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5 / 6 / 13

Preliminary study 投稿一直被退?你可能忽略了這三個關鍵!

 
 

 

 

 

問:校長好,團隊預計做一個稍大型的研究約 60 人,我們想把初步的 11 人先做發表,之後的主論文就能引用這篇。不過目前的 11 人小規模結果,投稿一直不順利,該怎麼辦?

 

答:(蔡依橙)這是典型的 preliminary study 作法。如果想要順利的話,要考量以下幾點。

 

一般來說,審閱者一定會質疑,為什麼你個案數這麼少就跑來發表,畢竟 11 個案例,即使 p 值有意義,power 一定不太理想。

 

所以,通常 preliminary study 會被接受,有幾個重要關鍵: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