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技術發表

2025 / 11 / 10

2025 / 11 / 8(六)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

 

 

 

 

對於剛起步的研究者,要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資源、完成 original article 是相當困難的事,最常卡住的,就是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。但透過 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 這三種文體,我們不只能累積寫作經驗、培養臨床感,更能展現臨床獨特觀點,建立屬於自己的發表履歷。

 

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、文獻回顧工作坊》旨在協助學員,將臨床工作中的特殊發現、技術改良、整體思維,化成實際發表的文體。課程教的快速發表方式,都是光明正大可用的招數,只要用對時機,就跟暗黑秘技沒兩樣

 

為了得到同學最真實的回饋與意見,工作坊採用匿名問卷統計,讓團隊能夠針對課程與流程再做優化調整。本次全部分數皆高於 4.73 分,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回饋!

 

根據課前的統計分析,本次學員組成如下:

 

 

本次的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,許多朋友分享了課程帶來很大的幫助,不管是在製圖、文章或投稿,即使是已有投稿經驗的學員也很有收穫!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,能給同學最務實的支援。

 

謝謝各位藉由滿意度評比與手寫回饋給我們的鞭策,各種匿名建議,團隊均已在會議中提出討論,規劃調整方向,並且執行。感謝各位的參與和鼓勵!

 

對於內科系研究、外科系研究,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,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。主題不同,內容一樣豐富優質,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。

 

 

對於資源缺乏的研究者,想要免 IRB、免收案就能學術起步嗎?現在有兩個選擇囉!無論是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,或是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,兩種工具在手,產線更多。

 

 

覺得新思惟課程,都特別好吸收,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?關於簡報設計,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。

 

 

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,研究也發展不錯,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?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,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,網路個人品牌課程可以幫助你!

 

 

所有工作坊,都有售後服務喔!詳細辦法,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。

 

 

 

最新活動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4 / 8 / 1

2024 / 7 / 28(日)課程照片記錄

 

 

 

 

睽違兩年,因應學員需求,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再次登場。臨床醫師每天接觸大量個案,也許是碰到少見案例;也許是調整了醫療處置,改善病人預後,然而卻因工作忙碌或經驗不足,經常錯失大好機會。

 

既然在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的受限下,無法快速把所有想法都寫成 original article,那麼想快速提升自己的論文產量,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,就能迅速補足這個缺口。

 

兩位講師透過實際發表與審稿的經驗,帶你走一次收集臨床案例、呈現自己獨特的臨床技術、做好清楚的圖片,而做出好作品還不夠,我們還需要找個好買家,講師也帶領大家評估期刊,避開掠奪性期刊。甚至連不幸遇到退稿,講師們也擬定了投稿策略,讓稿件能快速找到安身之處。

 

謝謝你們安排這麼完整而詳盡的課程,不僅解答了先前困擾自己在幫科內老闆進行 case report / case series 上的問題之外,在自己進行研究收集、論文寫作,甚至是後續的投稿,也都給予了相當有用的建議。

 

而在國際學術界對於醫學影像的處理,我們以主力 reviewer 的實際經驗,整理歸納給你看,怎麼樣論文、圖片才值得接受,讓文章不管在外觀、內容、意義、技術條件上,全都能高標通過。

 

新思惟的講師都是過來人,深知新手們的困境與痛點,從訂定引人入勝的標題、文章架構邏輯、乾淨清晰的排版,到如何製作符合雜誌規定的好圖、圖片的規格及細節,以及如何讓人從圖表就能對文章內容有清楚的概念等,讓你了解 reviewer 內心真正在意的事情,日後面對寫作、投稿不再茫然。

 

在個案的整理蒐集、投稿的流程(退稿的處理),以及發表之前的準備工作、研究的專精度等,都可以學到一流的作法。

 

除了課堂中完善的攻略,課後更提供了諮詢管道,透過蔡校長每週一次的線上 Office Hour,協助同學披荊斬棘,成功走完發表之路!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3 / 1 / 30

問:審閱者要求整理相關文獻,並用表格比較。但相關很主觀,我要收多大的範圍呢?

 

 

 

 

校長好,投稿後順利得到 major revision 的機會,但一個審閱者要求我們做一張表,把相關文獻做這個主題的整理起來,並要求要比較大家用的方法,跟最後的結果。

 

不過我們的研究比較獨特,是做 A 疾病之後產生 B 疾病的風險,沒有人做 A→B,只有兩篇做 B→A。而且我做的是 retrospective cohort,另外也有幾篇 case control,研究方法不同的,我需要也一起放進來嗎?在製作表格的時候,該納入怎樣的範圍?以下是審閱者的意見原文。

 

What would be useful is a summary of the studies which have looked at the same question and to summarize them in a table where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outcomes can be made.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這個審閱者既然沒有明確要求你要收哪幾篇、什麼範圍,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方便做選擇。

 

聽你描述,類似的研究真的不多,我會建議可以把稍微有點相關的都納入,不管是 A→B 或 B→A,然後不管用什麼研究法的,也都納入,然後表格就多這兩個欄位。欄位也放上 n 值、國家名、患者資料來源、最終結果等等,再看看別人整理論文還放上什麼資訊,補強一下,這樣就很棒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3 / 1 / 30

問:我的英文很爛,給指導老師看初稿之前,是不是需要先英修過一次?

 

 

  

 

最近資料收集好,也做了圖表。根據上課教的,我把四大段落寫出來。雖然老師說主軸方向都可以,但英文寫作的部分,老師幾乎每句都有修。我覺得自己的英文太爛了,想請問校長建議哪一家英修,我想先修一次英文,再給老師看,比較有禮貌。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因為英修貴則上萬,平價的也要幾千。一般我們是建議,作者們都覺得可以了之後,投稿前再英修即可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3 / 1 / 16

問:寫計畫跟教授討論,未來投稿時,作者安排上,應該考慮哪些,才不會失禮呢?

 

 

 

 

問:我自己博士畢業後,在醫院的研究案,雖然沒有跟指導教授正式合作,但私底下寫計畫的時候,還是會跟指導教授討論,畢竟擔心自己思考的不夠周延。未來投稿時,作者安排上,我應該考慮到哪些,才不會失禮呢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 

 

 

因為醫院研究案往往也會有多篇不同的產出,你可以根據個別論文主題,分開給貢獻。貢獻大的給共同通訊,貢獻普通的就中間作者即可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3 / 1 / 16

問:研究的 3 個 outcome,拆成兩篇文章,在書寫的時候如何避免自我抄襲?

 

 

 

 

我把研究的 3 個 outcome,拆成兩篇文章,寫第二篇文章的時候,註明此篇來自於一個大計劃下的子計畫,但研究設計是一樣的,在書寫的時候如何避免自我抄襲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避免自我抄襲,常用的有三大方法:長句子拆成兩句、倒裝句、同義詞辭典。總之,方法學那邊,每一句都多少改一點即可。想辦法減少一模一樣的句子。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