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文獻回顧

2023 / 1 / 16

問:寫計畫跟教授討論,未來投稿時,作者安排上,應該考慮哪些,才不會失禮呢?

 

 

 

 

問:我自己博士畢業後,在醫院的研究案,雖然沒有跟指導教授正式合作,但私底下寫計畫的時候,還是會跟指導教授討論,畢竟擔心自己思考的不夠周延。未來投稿時,作者安排上,我應該考慮到哪些,才不會失禮呢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 

 

 

因為醫院研究案往往也會有多篇不同的產出,你可以根據個別論文主題,分開給貢獻。貢獻大的給共同通訊,貢獻普通的就中間作者即可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3 / 1 / 16

問:研究的 3 個 outcome,拆成兩篇文章,在書寫的時候如何避免自我抄襲?

 

 

 

 

我把研究的 3 個 outcome,拆成兩篇文章,寫第二篇文章的時候,註明此篇來自於一個大計劃下的子計畫,但研究設計是一樣的,在書寫的時候如何避免自我抄襲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避免自我抄襲,常用的有三大方法:長句子拆成兩句、倒裝句、同義詞辭典。總之,方法學那邊,每一句都多少改一點即可。想辦法減少一模一樣的句子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12 / 28

問:若把一個研究計畫的資料,分成兩篇投稿,後面投稿的這一篇,需要特別提到前面投稿的那一篇嗎?有要特別注意什麼嗎?

 

 

 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我會建議至少要引用,在研究法中也可以說明資料來自於一個更大的計畫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9 / 29

問:如何挑選值得撰寫 review article 的主題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 

 

 

為了讓我們自己不做白工,寫了之後要能夠登,我會建議根據以下特色決定主題。

 

 

我們自己有成績的領域

 

你寫一篇關於某個狗皮膚病治療藥物的現況回顧,主題雖然很有意思,但審閱的時候,editor 或 reviewer 發現你過去沒有這個領域的發表,擔心你雖然很用心,但可能對於領域脈絡的萃取並不夠精準,這樣就很難被接受。

 

你可能會問,所以審閱不是 blind 的嗎?他們看得到我的資訊?

 

Editor 一定知道你是誰,而 reviewer 也很可能知道你是誰。學術審閱並不常是 double blind 的,single blind 也不少,也就是你不知道誰審你,但審閱者卻知道你是誰。

 

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學術界普遍認為,世界那麼大,總有人作假。如果我們真的只看作品,很容易會被超級有意思的結果所驚豔,能夠知道你是誰、你以前做過什麼、你在哪裡工作、你是哪個團隊的,對於他們接受文章,會多一點信心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3 / 11

[快訊] 梁宗榮醫師團隊,關於經口甲狀腺切除術的工作空間創建之回顧文獻,獲 Cancers 刊登!

 

 

 

 

文章介紹

 

梁宗榮醫師的專長,是內視鏡甲狀腺手術,其核心目的,就是要避免在甲狀腺上的皮膚,因為疤痕,而影響日後穿衣服的選擇。用內視鏡開甲狀腺,有很多不同的路徑可選,梁醫師針對這些領域,都曾發表過相關論文。

 

 

這次,梁宗榮醫師再進一步,根據自己對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技術,做了技術整理與文獻回顧,就像是一篇速成的武功秘笈,除了協助世界各地的主治醫師、住院醫師上手這個技術,並避免各種可能陷阱之外,同時也是一篇很優秀的手術技巧火力展示。

 

文中詳細說明了從嘴唇後方,開始經過下巴、頸部,到達甲狀腺手術的各種細節,介紹各處該注意的重點,有清楚的圖片與表格,是篇很棒的教學文。

 

當我們在一個領域有獨特技巧,且相當熟練時,就是一個好機會,整合過去發表過的論文,寫篇文獻回顧,為自己打開國際知名度。

 

 

恭喜梁醫師!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2 / 3 / 10

各種文章都有其價值,挖掘它的意義並讓世人看到。

 

作者:淡水馬偕 小兒科 李忠霖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這次上課之前,心中總有一些疙瘩,在醫學中心的師長都會這麼跟我們說,「你都已經是主治醫師了,個案報告這種文體交給住院醫師寫就好了,好好專心寫 original article」,院內的醫研部對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以及文獻回顧的文體獎勵金,也只有 original article 的一半,種種狀況都會讓人猶豫,到底要不要在這些文章裡花費心力。

 

但這次的課程結束後,我了解到這些文章是都有存在價值的,要成為能讓世界看得見的學者,其實不該偏廢任何一種文體,個案報告不是沒用,而是要寫得有價值,選對期刊,讓期刊願意接受,這就是這次課程的價值了。

 

 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