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答:(蔡依橙)
我會建議至少要引用,在研究法中也可以說明資料來自於一個更大的計畫。


答:(蔡依橙)

為了讓我們自己不做白工,寫了之後要能夠登,我會建議根據以下特色決定主題。
你寫一篇關於某個狗皮膚病治療藥物的現況回顧,主題雖然很有意思,但審閱的時候,editor 或 reviewer 發現你過去沒有這個領域的發表,擔心你雖然很用心,但可能對於領域脈絡的萃取並不夠精準,這樣就很難被接受。
你可能會問,所以審閱不是 blind 的嗎?他們看得到我的資訊?
Editor 一定知道你是誰,而 reviewer 也很可能知道你是誰。學術審閱並不常是 double blind 的,single blind 也不少,也就是你不知道誰審你,但審閱者卻知道你是誰。
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學術界普遍認為,世界那麼大,總有人作假。如果我們真的只看作品,很容易會被超級有意思的結果所驚豔,能夠知道你是誰、你以前做過什麼、你在哪裡工作、你是哪個團隊的,對於他們接受文章,會多一點信心。

梁宗榮醫師的專長,是內視鏡甲狀腺手術,其核心目的,就是要避免在甲狀腺上的皮膚,因為疤痕,而影響日後穿衣服的選擇。用內視鏡開甲狀腺,有很多不同的路徑可選,梁醫師針對這些領域,都曾發表過相關論文。
這次,梁宗榮醫師再進一步,根據自己對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技術,做了技術整理與文獻回顧,就像是一篇速成的武功秘笈,除了協助世界各地的主治醫師、住院醫師上手這個技術,並避免各種可能陷阱之外,同時也是一篇很優秀的手術技巧火力展示。
文中詳細說明了從嘴唇後方,開始經過下巴、頸部,到達甲狀腺手術的各種細節,介紹各處該注意的重點,有清楚的圖片與表格,是篇很棒的教學文。
當我們在一個領域有獨特技巧,且相當熟練時,就是一個好機會,整合過去發表過的論文,寫篇文獻回顧,為自己打開國際知名度。
恭喜梁醫師!

作者:淡水馬偕 小兒科 李忠霖 醫師

這次上課之前,心中總有一些疙瘩,在醫學中心的師長都會這麼跟我們說,「你都已經是主治醫師了,個案報告這種文體交給住院醫師寫就好了,好好專心寫 original article」,院內的醫研部對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以及文獻回顧的文體獎勵金,也只有 original article 的一半,種種狀況都會讓人猶豫,到底要不要在這些文章裡花費心力。
但這次的課程結束後,我了解到這些文章是都有存在價值的,要成為能讓世界看得見的學者,其實不該偏廢任何一種文體,個案報告不是沒用,而是要寫得有價值,選對期刊,讓期刊願意接受,這就是這次課程的價值了。


作者:匿名

近年來,隨著醫學研究的重要性水漲船高,身為內科醫師的我,深感論文寫作不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,更是在醫院生存的必備技能。
完成一份論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從寫論文前的資料收集、作文靈感與學術界風向打聽,到撰寫論文時面對的各項規定,乃至寫完論文的漫長投稿之路、出版費與出版社辨識,處處暗藏玄機。想要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下,有方向性的收集資料,並在期限內完成質量兼具的論文,必須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,與紮實的基本功。
這次會報名新思惟的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,主要原因有兩個:一來想自己能跟上身邊已經有論文產出同儕們;二來希望能在經驗豐富的前輩提點下,有效率且系統性的建立基本功,避免走太多冤枉路,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與金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