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:(梁宗榮)
NEJM 我只投過 Image in clinical medicine,以我所知的來回答。
並不罕見的病例如何吸引審稿者目光?已經有人發表過的個案報告,如何與人不同或是找出不同意義,而有機會可以被接受呢?
答:(梁宗榮)
要遇到從來沒有人發表過的個案報告,是非常、非常、非常不容易的(很重要說 3 次)。通常我們遇到的,都是別人有發表過的,但這不代表它沒有被再次發表的價值。
作者:亞東醫院 胸腔內科 王旭輝 醫師
先說結論,如果二十年前就上過新思惟國際蔡校長的課該有多好,可以不必多繞很多的冤枉路。
其實在醫界浮沉也很久了,由醫學中心到基層,再由基層回到醫學中心,由小兒科換跑道,走到內科再到胸腔內科,外掛上一個高壓氧治療,在看病這件事上,自覺心中是比較踏實了,覺得不再有只有花拳繡腿一招半式,也比較不會擔心沒有飯吃這件事。
然而在寫論文這件事上,始終是我心中的一個缺憾,我的同學們現在一個個都是各大醫學中心的主任級主治醫師或教授,每每看到我的某某同學,又有論文得獎、論文等身,除了羨慕之外,只能感嘆自己能力不足,少小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天啊,為什麼別人寫論文好像吃飯一樣簡單,我卻覺得像是無字天書般困難重重?
超過 60 篇研究刊登於國際 SCI 等級期刊,廣泛使用各種文體,多方向切入介紹多切面電腦斷層之技術與應用,除了 original article 之外,case report / case series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都有大量發表,從技術到應用,從個案到研究,撰寫技巧均熟悉,能為工作中想到的發表靈感,尋找最適合的格式,並被接受刊登。
獲邀國內外演講 400 場,曾於各大國際學會發表演說,足跡遍佈新德里、曼谷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馬尼拉、東京、首爾、光州、濟州島、廈門、上海、北京、柏林、維也納、芝加哥等地,曾獲 ASCI Best Young Presenter Award 首獎。積極參與國際學術社群,與亞洲各國知名學者合作,共同制訂具有公信力與代表性的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