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 梁宗榮

2021 / 12 / 23

研究初學者起步難?一日工作坊是最佳入門指南。

 

作者:台大醫院 陳柏儒 醫師

 

 

 

 

零經驗想起步的新手,新思惟是首選!

 

過去曾經參加過新思惟的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,後來因為身體因素,休養了好長一段時間。其間曾經想要應用所學,無奈後來都力不從心,沒有真的邁開那一步。今年,身體的狀況算是比較穩定了,考完了內科專科考試,選擇了自己決定努力精進的次專科,才回想起曾經那股想要寫文章的熱情。

 

去年上課的經驗令人印象深刻,短短一天的時間,學會了製作精美的圖表,也聽到校長和講師們的經驗談,許多寫文章的方法、技巧,都是前輩們一路走來的重要領悟。

 

因此,這次馬上就想到新思惟的課程,仔細思量了一下現階段 fellowship 的工作內容,以及自身沒有太多寫文章的經驗,決定嘗試先從「小品文」開始起步,所以報名了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1 / 12 / 20

2022 / 3 / 5(六)活動內容

 

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
文獻回顧工作坊

Case report, technical note and review article workshop

 

 

2022 年 3 月 5 日(六)9:00a – 4:40p

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

 

 

 

 

『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』是新成立的工作坊,但用心程度,依然令人驚艷,其中將醫療影像製圖完美呈現的方法,更是放諸四海皆可使用。」「太多細節,都是之前讀 / 寫文章時,沒有注意到的,很開心這次有成功報名到這堂課!」「如果二十年前就有新思惟的課可以上,該有多好?

 

20 年前沒有新思惟,但 2022 年有!首航開班獲得高滿意度回饋的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,3/5(六)全新梯次,這次別錯過囉!

 

  • 在臨床上,我有特別的 idea,有沒有辦法在短時間,讓世界看見?
  • 我的研究剛起步,資源少,有什麼方式可以快速累積寫作經驗?

 

有!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,是最適合把臨床工作中的特殊發現、技術改良、整體思維,化成實際發表的文體。

 

Original article 受限於 IRB 與受試者同意書,一年產量有限。許多臨床上的好技術、好個案、好想法,可考慮用 case report / technical note / review article,迅速增加自己的論文數量。

 

但這三種文體,並沒有固定格式,必須懂得如何找到適當期刊,並做好期刊評估,準備清楚的圖片,用正確的方式寫作,才不會忙了半天,卻不是學術界要的內容。

 

而臨床工作中,我們該如何收集案例、如何整理自己的想法、如何呈現自己獨特的臨床技術、如何做好清楚的圖片、如何評估投稿期刊、被退稿之後又該怎麼作、如何利用這些 original 以外的文體在國際學會上更進一步。都是工作坊的內容。

 

《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》協助您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,化作 PubMed 上一個又一個,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!

 

這個工作坊的互動實作,我們要學習做圖,也就是處理醫學影像喔!帶著自己最有希望發表的個案素材,趁上課時,練好基本動作後,應用在自己的稿件上,做成 SCI 期刊等級的圖片!

 

 

時間:2022 年 3 月 5 日(六)9:00a – 4:40p

地點: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

 

 

快速增加論文發表量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1 / 12 / 1

問:要怎麼知道自己的文章適合投文獻回顧呢?自己有相關 original article 是必要條件嗎?

 

 


 

 

要怎麼知道自己的文章適合投文獻回顧呢?有些 journal 的文獻回顧要 editor invite 才可以投。對於要回顧的主題,自己有相關 original article 是必要條件嗎?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首先,的確有些頂尖期刊不接受自由投稿,都要 editor 邀請的才考慮。這種的,我們還在起步階段,就先不往這邊思考。畢竟接受自由投稿 review 的期刊還是很多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1 / 12 / 1

問:和老師提要寫 case report 時,可以事先準備哪些資料?

 

 

 

 

答:(蔡依橙)

 

針對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反向工程一下,假想自己是一個主治醫師,忽然有個 PGY 說希望有機會寫 case report,有哪些狀況,你會選擇把機會給這個 PGY,而不是給自己科的住院醫師呢?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21 / 11 / 23

問:並不罕見的病例如何吸引審稿者目光?

 

 

 

 

並不罕見的病例如何吸引審稿者目光?已經有人發表過的個案報告,如何與人不同或是找出不同意義,而有機會可以被接受呢?

 

答:(梁宗榮)

 

要遇到從來沒有人發表過的個案報告,是非常、非常、非常不容易的(很重要說 3 次)。通常我們遇到的,都是別人有發表過的,但這不代表它沒有被再次發表的價值。

 

閱讀更多 »